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linux内核构造教程学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Linux内核构造教程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要学习Linux内核?
1 学习一些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一些概念。比如:进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等。
关于这一方面的书籍太多了,自己找一本就行了2 学习x86汇编,虽然linux用的是AT&T汇编,但二者只是格式不同而已。
而且学习x86汇编有助于了解x86系统结构。书籍推荐王爽的《汇编语言》 ,我学的时候用的不是这个,后面看到这本书,才觉得自己做了“苦功了”。
学完大部分汇编指令时,找些汇编程序读读,熟悉这些指令的用法。
不需要有写汇编程序的能力,能读就行了,当然会写更好3 赵炯的《Linux内核0.11完全注释》。
这个linux内核版本低,作者也讲得很详细。不过关于x86体系的那一部分,作者讲得很繁琐,这一部分一定要大体看懂,那后面章节的内容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我先把书通看了一遍,用了1个月的时间。
后来,再返回来一个一个研究,用了2个月。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让自己对内核有个实质的感受,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东西。
4 毛德操的《linux内核情景分析》。linux内核版本2.4.0,这本书很厚,上下两册。
linux内核编译如何寻找文件系统镜像?
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可以通过配置选项指定要使用的文件系统镜像。可以在menuconfig或config文件中搜索相关选项,如EXT4、XFS等。
选择所需的文件系统镜像后,编译时会自动下载该文件系统的源代码并进行编译。
编译后在 /usr/src/linux/arch/i386/boot/ 成功后你应该 cp /usr/src/linux/arch/i386/boot/ /boot/bzImage-2.4.18 也就是在 /boot/下
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寻找文件系统镜像的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工具链和配置选项。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内核配置中启用相应的文件系统选项来生成文件系统镜像。
例如,可以选择启用EXT4、FAT等文件系统选项,并在编译完成后使用工具如mkfs.ext4或mkfs.fat来创建文件系统镜像。
另外,也可以使用工具如genimage来生成包含文件系统镜像的完整系统镜像。总之,通过适当配置和使用相关工具,可以在Linux内核编译过程中找到所需的文件系统镜像。
linux移植流程?
关于这个问题,Linux移植的一般流程如下:
1. 选择目标硬件平台:首先需要确定要将Linux移植到哪种硬件平台上,例如ARM、x86等。
2. 选择适合的Linux内核版本: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Linux内核版本。
3. 配置内核: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内核配置选项,进行内核的配置。
4. 编译内核:根据内核配置文件,进行内核的编译。
5. 编写设备驱动程序: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性和需求,编写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
6. 编写启动程序:根据目标硬件平台的特性和需求,编写相应的启动程序。
7. 测试和调试:完成移植后,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Linux系统在目标硬件平台上能够正常运行。
8. 发布和维护:完成移植后,进行发布和维护,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linux内核构造教程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linux内核构造教程学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