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iar流水灯编程教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iar流水灯编程教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样学好51单片机?
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其中51单片机是非常经典的控制器,目前生活中一些较为低端的产品及对精读要求不高的产品可以选择51单片机来控制。那要怎么学好单片机呢?从我自身的角度来出发,谈谈怎么学好它!
一,必须感兴趣。刚开始接触单片机在上学那会儿,由于开设的课程较晚,一开始我就自学单片机,不知道去图书馆看了多少本关于单片机的书,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单片机,就是看书,笔记,练习。经过一年的学习,我能够做到点阵LED显示汉字。
二,对单片机的硬件要熟悉,如串口工作原理,中断,定时计数原理,IIc总线原理,最小工作电路系统,I/O接口等。其中一些较难的工作原理可以慢慢学习,我认为只要你对单片机感兴趣,会使用它去控制一颗灯的闪烁,我相应会无师自通,能够掌握好单片机。
三,必须会编程软件,较为经典的软件有Keil软件,IAR编程软件等。能够用这些软件编程调试,完成软件的编写,产生相应的文件。
四,要学好单片机,建议要会使用Protues 单片机仿真软件。在protues 上我们能够完成单片机的仿真工作,能够很清楚的把所有的功能展现出来。
以上是我的回答,认为有兴趣,多动手,多自学,多查资料,多仿真,多坚持,我相信你一定会掌握好单片机。
首先学习单片机,说明你已经知道单片机了。那么接下来开始讨论如何学习单片机。
单片机的学习,强调理论,动手一样不能少。
那么怎么学呢,用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单片机板子好呢?
首先就是语言选择,是汇编开始还是c语言开始,我建议你C语言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一是汇编可以直接操作地址,C语言加了头文件也可以直接操作地址,但是C语言更加容易理解,汇编语言可以在闲暇之余再学习。(暂时不用管什么是头文件)。
好那就涉及到买书,什么书?我建议买郭天祥版本的书籍《51单片机C语言教程》。
接下来就是用什么样的板子
如果买比较复杂的板子,看起来眼花缭乱,如果买最小系统,只有一些简单功能就不方便后期学习。
那应该怎么选择呢?这个就要取决于你自己,你是想简单的学习,还是想以后有点发展,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果买的是最小系统加一些流水灯的,我不必多讲。但是如果买的功能齐全的该怎么下手呢?
我的经验就是新手不用管那么多,电路板再复杂,就让他复杂好了,***如你做流水灯,你就关心流水灯和单片机串口就行了。学习某个功能就关心某个模块区域就好了。等你全部学完,整体你就有个全方位的认知了。51或者52芯片可能刚开始看起来很多英文,其实不用管,跟着书走,多动手用什么学什么功能,比如中断,计时器。慢工出细活。如果本书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信我。
宏观上讲,51单片机学习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学软件,对着教程写程序,烧录到学习板上运行;这一步是单片机入门的关键阶段,打基础全在这,网上很多教程就停留在这一步。
第二步:学硬件,对着第一步中写过的程序搭建电路;经历这一步才是真正入门。这一步是单片机知识系统化的关键。
第三步:设计系统实现预期的功能;这一步是经验积累阶段。 通俗地说就是要自己设计制作电路板。
网上很多教程只停留在第一步,误导了绝大部分单片机自学者,造成绝大部分抱着一腔热血的单片机初学者走完第一步就茫然不知所从了,甚至回头去重复第一步的过程。这就是大部分初学者半途而废,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愿意。殊不知人生关键的一点就是“前进一步”,进入第二步才算真正的入门。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习51单片机,最终的目标当然不是51,而是arm,51只是一个跳板。
那是否可以跳过51这个跳板直接上ARM呢?可以,如果你是天才!可以不懂任何小学的知识直接进大学深造。
一点点来,先整个最小系统,然后再加各种外设,由简单到复杂,比如 led,数码管,继电器,各种传感器,用串口协议工作的显示屏,各种功能模块。
单片机能做的事情还是有限,要想实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还是得用arm
你初学编程的时候是怎么提高自己的Debug能力的?
IDEA中的断点调试
一、常用断点调试快捷键
设置Debug连接方式,默认是Socket。 Shared memory是Windows 特有的一个属性,一般在Windows系统下建议使用此设置,
内存占用相对较少。
Debug的十八重境界:
第一重:Debug应用程序,需要源代码,依赖集成开发环境(IDE)下断点来调试。
第二重:Debug应用程序,需要源代码,只需要调试器下断点,即可调试。
第三重:Debug应用程序,需要源代码,不需要调试器,打Trace来调试。
第四重:Debug应用程序,只用肉眼浏览源代码,便可定位Bug、并做修复。
第五重:Debug应用程序,不需要源代码,但是需要崩溃转储文件,依赖调试器来调试。
第六重:Debug应用程序,不需要源代码,不需要转储文件,不需要调试器,只通过问题症状,便可定位Bug。
1.尽量写更细粒度的函数,按照功能划分,对每个函数进行debug,如果逻辑复杂就需要通过单元测试来定位问题,列举出所有边界情况,进行一一测试
2.如果想知道运行时各变量变化情况,则需要使用断点调试功能,一般用idea自带的断点调试或者使用gdb
3.肉眼debug也是相当需要的,能肉眼看出的问题就不要浪费时间去做1.2步骤
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一名老程序员。现在主要在从事产品研发及项目管理工作,所以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Bug一词的英文翻译为“臭虫子”或“虫子”。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是在电脑系统或者程序中,隐藏着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漏洞问题,称之为Bug。
Debug是排除故障、排除问题的意思。
作为程序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编码格式、命名规范,更为需要的是对于业务逻辑,实现时有良好的架构结构、数据结构、业务结构、程序安全等等方面的考虑。
其次,问题错误定位能力。
对于已发生的问题或bug进行分析、日志分析、业务逻辑分析、数据分析等等,对问题或bug进行初步定位。问题初步定位之后,在相关的程序节点进行输出或日志处理,不断的对问题进行跟踪和处理。
最后,对发生的Bug有感知能力。
我做的是编程底层,写单片机程序。在调试功能或者查找Bug的时候,Debug功能简直就是神器,可以让你看到单片机是如何一步步执行程序的,变量值和当前的寄存器值都可以通过窗口看到。配合断点的使用,调试起来非常方便,很容易找到代码的问题所在。
对于比较主流的单片机,如ST、NXP、Microchip、MSP等,都有专用的IDE,如KEIL和IAR等。这两款软件都易上手、直观、人性化。以IAR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Debug方法。
程序编译没有问题后,可以通过Projcet-->DownLoad and Debug下载运行或者通过快捷键Ctrl+D。如下图。
程序在全速执行时,碰到断点就会停下来,所以在需要调试的地方设置一个断点可以让程序停下来方便观察变量或者寄存器的状态。只需要在代码编辑区左侧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就可以。如下图。
程序运行到断点的位置后,可以进行单步调试,程序就可以一步步的执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观察到程序的执行顺序。
将鼠标停留在变量上,可以观察此时的变量值,但是不直观。IDE一般都有Watch Window,还是实时观察窗。
可以将全局变量添加到观察窗里观察变量值。普通的观察窗只有在程序停止时才能刷新变量值;而实时观察窗可以实时的显示变量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iar流水灯编程教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iar流水灯编程教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