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python学习笔记286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python学习笔记286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中国,有多少程序员干到40了?那么其他人去干什么了?
程序员一般是指在一线编写代码进行研发的工程师,这一行确实是青春饭,好多公司喜欢招聘年轻的工程师,而且部分公司通过调岗、绩效评分等方式变向对年龄偏大的员工裁员,导致很多年龄不到40岁的程序员放弃研发,去做其它工作。
现在年龄偏大的程序员基本上有三个方向选择:一是大部分人年龄超过35岁就转到其它领域,像系统设计、售前方案、售后服务、销售回款、组织管理等工作领域;二是也有极少一部分程序员仍然在做编写代码工作,像系统架构师、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师等工作领域,有工作积累,而且资历经验很重要,依然在进行编写代码,而且相对其它普通工程师薪酬较高;三是转行到其它工作领域,不从事与软件、硬件等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工作,找与本领域相近、相仿专业的工作,或者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当老板。
本文原创,欢迎关注,持续更新
一般本科毕业22,23岁,那么今年40的话,也就是干了十七八年了,算18年吧,那么2002年本科毕业。2002年全国总共毕业生145万。中国总共13个学科,92个专业类,506种专业。平均算下来,2002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全国也就2865.61个人。那个时候大学生有多吃香就不用说了吧。所以你想找个40岁的还没升领导或者管理的程序员,真的是挺难的。
目前在国内年龄到40多的程序员数量越来越多了,基本上刚入行初期的同事现在都在这个边沿上,绝大部分还战斗在第一线,基本上属于技术管理岗位或者直接技术,在各个公司基本上属于定海神针的角色,老程序员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关键时候能起大作用,现在的中国的软件公司的数量在不停的增加,即使再年轻的公司也会有老程序员坐镇,无论在框架设计还是项目最后封地,有个老程序员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俗话讲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大家都喊着程序员过了30岁就要考虑转行或者就要为自己未来着想,弄得好多人觉得程序员就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0多不发生点改变就觉得缺点什么,程序员作为一个纯正的技术工种,在理论上和科研性质接近,证明了在40,50岁还能继续发挥强大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现在软件很多属于互联网带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主要还是以应用型的开发为主,然后靠这种高效极致的版本迭代抢占生态链,抢占需求点,这种性质的工作的确更加适合年轻人,但从整个软件行业看,软件属于典型的日积月累的工种,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前面强大的积累,中国软件发展处于特殊的时期,在基础的软件方面落伍太多,然后互联网的出现大家都要争着去抢占制高点。
现在中国的软件在很多关键技术和生态链还处于落后阶段,比如在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关键技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每年有多少企业给美国的微软,甲骨文,IBM等公司付出多少专利技术的费用,而这些关键技术的积累都需要经验,离不开有经验的老程序员推动,中国软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社会上已经留有大量的超过40岁的老程序员,跟很多技术高手聊天,都会觉得其实做了10几年技术才慢慢觉得技术如同老酒做的时间越长感觉越好,才能写出高质量有创造力的代码,如果中国有足够多的40多岁的程序员,证明中国的软件基础已经发展的非常不错了。
作为一个马上切入40岁的老程序员,现在属于一边技术一边管理的角色,做的感觉还不错,而且以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公司,既不阻碍年轻人继续向前冲锋,也能在关键时候给与足够的支持,发挥技术和经验的双重作用,相信大部分老程序员都可以选择这么去做。
如果真的觉得老了不行了,可能是对新技术没有持续跟进的勇气了,无论多大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让自己落伍,40来岁又不是70,80的样子,想去继续努力和学习都是可以的,自己放弃了,只能等着被淘汰了。
希望能帮到你。
程序员简单来说就是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的专业人员。分为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系统架构师,工程师六大类。程序员一般的工作是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
一般的程序员都有四年的在专业领域的学习,需要一个在程序领域的学士学位获得者。程序员需要熟练开发工具、熟知数据库、了解操作系统、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程序员可以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资格考试分为:程序员级、软件设计师以及更高水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等等。
但是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频繁的加班给程序员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另一种负担,这就导致了有些人在面临健康和工作之间不得不做出选择。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可以有很多选择。所以,更换工作成为了有些程序员的选择。
做程序员确实不是一个能够长久的岗位,特别是,如果到了40岁,还是一个普通高级开发的话,那么就更加的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就我认识的大多数程序员们,很少有一直这样干到40岁的。
我在30岁之前,也是在一个非常优益的工作环境中,大企业,压力小,工作按部就班,每年固定的升职加薪。但是,当我迈过30岁的这个关口的时候,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忧虑。在优越的环境中,其实是对自己的意志的一种消磨,于是我决定作出改变。
我当时仔细思考了几种发展方向:
如果往管理岗位转变,那么自然是越早谋划是越好的,很多的程序员在30岁以前就已经为自己做好了铺垫,甚至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当然,往管理方面转,不是说会写代码就能够转变的,我们还需要在私下学习不少管理上的知识。例如:团队协调、成本控制、时间控制等等。这些除了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学习外,更多的还是需要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然后从Team Leader开始一步一步的进行实践。如果自己能够再去考一点PMP或者项目经理的证书,自然就更加的好了。
最后,我也是选择了这条路。选择这条路最好的一点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作为程序员时期的积累,在未来同自己的团队交流时,能够非常便利。
如果我们在作为程序员的时期,对[_a***_]有着很深的理解,那么我们还可以往产品的方向转。好处就是,产品作为研发的前一站,如果有研发的基础,能够在产品的设计上少走很多弯路,也在项目的评估上,能够充分的把握。
当然,作为我自然没有选择这条路,那是因为,作为一个程序员,当我们从事的时间较长后,会产生一些惯性的思维,这慢慢也是一种习惯了。但是,产品和研发思维的角度是不同的,如果如果习惯了研发的思维角度,然后去思考产品,就会忘记产品的初衷。
因此,从研发岗位直接的转向到产品岗位,有时候并不能很顺利,很多公司也不愿意研发去转产品。
这是我非常多的程序员朋友最后的选择。有的自己开个小店做起了小生意,有的去做了销售,有的去做起了其他行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python学习笔记286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python学习笔记286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