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京 c语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南京 c语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京人口头语有点污,你听了能接受吗?
我在南京生活过,南京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南京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很直爱较真,虽然是南方人却有北方人的情怀。
初到南京由于语言不通,闹了很多笑话,南京人真的憨直可爱,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由于道路拥挤,我也对道路不熟,不小心把一个轿车刮掉了漆。
我的腿也破了,那时候自己年龄很小,碰到这事不知所措,司机下来看了看让我给他修车,我囊中羞涩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时候过来了个老大爷,南京本地人,上来就和司机杠上了,我和老大爷非亲非故,本来就是我的错,老大爷还是帮着我说话,他说:“孩子还小,也不是有意的,再说他也受了伤,你应该把孩子拉去医院看看,你的车就是碰掉了一点漆,报个保险得了”。
司机不干了,两人吵了起来,两人开始对骂(以后我才知道,其实他们就是口头语,根本不是骂人),老大爷气的一蹦多么高,人越聚越多,说什么的都有,这时候过来了一个大姐,帮我看看伤,感觉问题不大,给我简单包扎,让我先走,她说她来处理这件事。
我真的被感动到了,我一个外地人竟然受到这样的礼遇,这是在其它地方遇不见的。
为什么南京不讲吴语,何时南京从吴语区转变为官话区?
600年前南京语言基本以吴语为主,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南京作为首都,但是南京城市当时是全国最大城市,有40多万人口,朱元璋不放心南京人,命令迁出20万人口去云南守卫边防,同时从安徽迁来20多万讲江淮话的人,从此,南京口语由吴语转为安徽口音为主的江淮话。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南京祖籍安徽人占南京总人口65%
南京方言有哪些显著特征?
上面的回答都不专业,南京话最显著的特征。。。
我们学校之前南京同学有个段子,某其他地区人问南京人,为什么你们南京人说话都***字开头,逼字结尾呢。。。南京朋友思索了一会说:"***问题,难回答的一笔。。";
看到这条提问,突然想起我那些个n l不分的南京朋友们,以及一次在地铁里听到播音员报站“下一站——蓝京蓝站(南京南站),请准备下车的旅客准备好随身物品。”当时没忍住就“噗嗤”一声笑出来,敢情播报员是个南京人,口音真是可爱死噜。
记得我那个南京的室友,那会儿在宿舍练习“刘奶奶和牛奶奶买榴莲牛奶·······”所有的音都是l,笑的我们这些外地人腰都直不起来。
说完内容,再说说语音。南京话当中“黑”这个字读成“喝”,和吓一跳的吓字一个读音。南京话里面有个笑话就是:非洲人跳远,“喝”人一大跳。
还有吧,有些词儿,普通话念第四声的,南京话念第一声;普通话念第二声的,南京话却又念出第四声。举个例子哦,“好好学习”这个词,到了南京人口里就变成了“好好侠细(xia xi第四声)”,再举个例子,普通话“吃饭”到了南京人口中就变成“赤番(chi fan 第一声)”·······这是读起来是不是还蛮赖斯滴?
另外南京话的那句“阿要辣油啊(你要不要辣油)?”,南京人喜欢把“要不要”、“是不是”、“有没有”概括成一个字-------“啊”。
“啊吃过哪(你有没有吃过呢)?”
“啊是你拿滴啊(是不是你拿的)?”
“啊困啊(你困不困)?”
我是南京高淳人,外地人对于高淳话很难听懂,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舍友说我说的话像日语哈哈,我还听说高淳话在战争年代可以作为秘密语言。至今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高淳人讲鬼话”。至此说明,高淳话是有多难懂了![我想静静]
很多人也许会问,高淳不是属于南京?而方言为什么和南京市区一点都不一样。这主要是高淳方言属于吴语系别,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离南京城区较远,古代高淳先辈通常经水道同吴语区的人进行往来,高淳原始需要与吴语相融合,慢慢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方言。根据专家考证,高淳方言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可以说是相当古老了!
高淳话在发音上口型变化比较小,清擦音多,浊擦音较少,鼻音、卷舌几乎没有。而且高淳话用词比较丰富、生动形象。比如说“今天”是“跟早”等,“腋下”说成“辣角嗨”,还是蛮搞笑的吧!然而高淳话也分山乡话和圩乡话,两块地方说话也有差别,比如说“走”山乡读“叼”,而圩乡读“贼”等等等等。由此而言,高淳话可以说是方言中的活化石。
作为高淳人,当然对家乡的方言感到自豪,但是随着人员流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说话逐渐偏向普通话,目前很多小孩子都不会说高淳话,我觉得需要引起重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原汁原味的方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 c语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京 c语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